射出成形原理與流程

塑膠射出成型   塑膠射出 

射出成形的原理勢將塑膠粒以定量、間歇的方式,自進料漏斗加入,送至加熱管中加熱使其融化後,透過活塞住或推頭向前推進,經
過噴嘴射入模具的模穴中。當模穴充滿後,模具的冷卻系統將塑膠料冷卻成固體,待降低到適當溫度後,即可開模頂出成品,然後合模繼
續下一個射出循環。

目前的射出成形機,多半都是經由微電腦或電子計時機構自動控制。熱塑性塑膠之射出成形循環大多在 10 秒∼45 秒之間(依產品大
小、塑膠種類不同而異)。當一塑膠射出件自模穴中頂出後,一批新的熔融塑膠料已經在圓桶中準備接著射出,而另一批塑膠粒也在同時
經過漏斗進入圓桶中。因此射出成形可以連續不斷大量生產,故成為目前主要的塑膠產品生產方式。
射出成形的主要機制與流程,可以分成幾個部分,下圖以最普遍的螺桿式射出成形機為例子來說明:

(1)塑膠粒預熱進料:將塑膠粒放入漏斗中,並且加溫預熱,可乾燥塑膠粒並節省熔化時間。(2)熔化混合:把漏斗中的塑膠粒驅入加熱之圓管,利用活塞或者螺桿之前進,使的塑膠粒通過加熱管,在圓管內裝有分流梭(torpedo)
或分散器(spreader),將熔融的塑膠推向加熱的筒壁,促使塑膠料完全熔化並且均勻混和。
(3)射出流動:熔化的塑膠在活塞或螺桿產生高壓驅動下,經由噴嘴(nuzzle)被射入閉合的模穴中。
(4)壓縮保壓:射出後螺桿或活塞不會馬上收回,而會維持模穴內壓力,待澆口冷卻凝固後,才會回到原來位置。
(5)模具冷卻:模具內有冷卻水道,可以冷卻射入模穴中的高溫熔融態塑膠,使其降低到具有足夠強度的溫度(塑膠的強度是溫度與
時間的函數)。
(6)開模頂出:待塑膠降低到適當溫度後,即可打開模具,進行頂出動作,取出成品。
(7)後處理:將成品上的廢料剪除,或者進行其他整理修飾動作,組裝成品。

如欲大量生產某種塑膠零件,塑膠射出成形可說是非常經濟,但對於少量生產就不適合了,因為設備之初成本高,射出機動輒數十萬數百
萬,模具也是十分昂貴,為了生產少量的零件而採用射出成形,單價將會十分昂貴。但是若要大量快速生產零件,則成本就可以分攤,對
於小型零件一次更可以射出好幾個,十分的有經濟效益。
由射出成形方式製作的塑膠零件,包括了大部分的玩具、電腦周邊外殼、滑鼠鍵盤、電視機螢幕外殼、機車汽車零件、風扇、安全帽
等等。

 



亦得

參考資料:http://www.kisso.com.tw/ezfiles/344/1344/img/2692/158519554.pdf

https://wp.me/p9apq4-1eZ



Orignal From: 射出成形原理與流程

留言